企业构建“虚拟课堂”

教室是传统的学习中心,但现在,一些非传统工具,如笔记本电脑、手机、MP3播放器和PDA等,正在填补教室覆盖不了的地方。
    流动中或分散各处的在职人员参加的继续教育,正在经历一个可说是革命的过程,专业人士用“混合”一词来描述这一过程。在这种教育模式中,通过多种移动装置传递的教学资料,放大并增强了教室中的各种讨论活动。
    虽然教育家们会吃惊,但本文将教育、培训和公司信息看作一回事:重要的是,如何将学习内容传递给不能轻易聚在一起上课的个人。
    例如,总部设在都柏林的Intuition公司,正让许多人对其金融和保健课程产生兴趣,而这些课程内容都是通过黑莓(BlackBerry)接收的。课程模块(包括反洗钱方法等主题)通常有20分钟的内容,并包括一次考试。得到的成绩和学分会被自动记录。     这些课程为流动人员或很少呆在办公室的人提供培训,同时还使他们的公司能充分利用在黑莓技术上的投资——这些投资往往相当重大。Intuition公司首席技术官基思?奥洛克林(Keith O'Loughlin)表示:“你可以往黑莓发送的信息,比我们想象的要多。”他指出,这些课程会利用文本、图像和一些动画。
    然而,像公司领导力这样一些主题,就不能使用远程教学法,从而确保了课堂仍处于教学中心的地位——不过,咨询公司埃森哲(Accenture)的约翰?希金斯(John Higgins)不同意这种观点,他列举了几点显而易见的原因。
    希金斯是埃森哲旗下埃森哲学习解决方案部门(Accenture Learning)的副总裁,他指出,在传统课堂教学之后,学生能保留下来的信息很少:可能只有5%至10%。
    但真正的学习是在工作中进行的。“课堂为学员的社交和建立关系网提供了一个框架。在看待课堂培训的真正价值时,我们过于注重教育的成分,低估了社会成分。”     希金斯认为:“如果我们能认同课堂学习可能不如我们大家认为的那样有效,那么我们就会知道电子学习肯定不会更差,而且混合的学习环境可能更高效。”
     在企业层面的教育和培训,囊括了各式各样的内容,有必须在公司范围内发布的简单信息,也有高管人士要了解新规则规定重要性的要求。此外,信息科技专业人士必须了解新的发展动向;其他人员需要接受培训,来操作不熟悉的、往往很复杂的机器。高管人士期望这些昂贵的机器带来显著的回报。
    个人电脑早期的成功,可能要归功于Lotus 1-2-3软件的普及,但电子数据表程序经常处于尘封状态,因为高管人士觉得它太难掌握了。
    此外,公司还面临分散化办公的强大压力。教育培训公司Saffron Interactive的首席执行官哈尼夫?萨泽恩(Hanif Sazen),正关注着这些后果:“我们服务的许多公司,都开始敦促人们在家里办公,或在地方办公室办公,而不是在昂贵的市中心大楼里。为这些人提供培训确实是个问题。”
    “公司会发现让他们回到办公中心很难。在物理空间、成本和花在旅行上的时间方面,都存在问题。”     此外,由于公司开始将培训和其它资产一样看待,它们还面临新的财务压力。萨泽恩表示:“和我们合作的一些公司原来一直备有培训费用,原因是这对员工士气是有好处的。”
    “现在它们说:‘我将支持这笔培训预算。我认为我们应该做这件事,但我想知道从中能得到什么。'投资回报率已变得很重要了。”
    信息服务公司Fidelity Information Services估计,使用了由通信集团WebEx开发的虚拟培训中心后,公司已经节省了数十万美元,WebEx擅长利用定制协同工具召开网络会议。     埃森哲的希金斯对于手机和MP3播放器可能发挥的作用很感兴趣。例如,手机已经可以播放体育活动的视频剪辑,希金斯在想,视频是否将成为移动电子学习过程的一部分:“采用视频的意义有多大?在价格/性能曲线上,会否存在成本合理的一点?”
    希金斯对MP3播放器价值的怀疑比较少,他将其视为可以传递所谓“即时”培训的理想装置。例如,销售人员在走访客户之前,可能需要片刻时间进行快速复习;技术人员可能要在接线盒的数百条电线中,选出需要处理的那条。
     毫无疑问,远程教学和培训正在迅速发展。总部设在美国的Saba公司欧洲区总裁阿伦?科普-摩根(Alun Cope-Morgan)描述了该公司的“虚拟课堂技术”,包括电信集团爱立信(Ericsson)在内的大型公司也在使用这种技术。
    它包括一套演示幻灯片,可通过网络同时发送给数十乃至数百名员工,同时利用互联网电话(VoIP)技术进行实时指导。“在我心情不太爽的时候,”科普-摩根笑道,“我将其描述为面向员工的企业资源规划(ERP)。”
    他表示,这套技术在识别、培训并保留高素质员工方面为企业带来了公司和财务优势,使其成为一家公司所能进行的最佳投资之一。

[上传时间:2007-12-27]
[信息来源:英国《金融时报》 作者:伦.凯恩(Alan Can) ]

[返 回]